我的初教经历
我的初教经历,身份的转变,总会让初入职场的应届生们有些不太适应,这是每位职场新人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职场中我们要学会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独自修炼,下面是我的初教经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我的初教经历1我出生在80年,不知算不算是一个80后?1999年中师毕业分配到乡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几经辗转更换过 3所学校,在一线奋斗了10年,目前仍未脱离教育工作,也算是一名具有20年工龄的教师了。
90年代末的乡村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乡村道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还好,我所分配任教的学校就在大路边,学校规模比较大,有四五百学生,十八九个教师(包括学前班的老师和临聘的老师)。
十九岁的青春年华,刚从学校毕业,精力充沛,踌躇满志,想着要把学校所学的本领在这方热土上尽情挥洒,于是心情是无比激动的。
记得当时得到通知让去镇教委领取分配条子,是开学前的一个下午,骑自行车早早地来到镇政府时,还没到上班时间,但院子里已经有好多人在等侯,看来大家和我的心情一样急迫。
环顾一周,有几个认识的同学也在其中,还有一个我的同班同学,几个初中时的同学,不觉亲切感油然而生。
互相问候一番后,就继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担忧,生怕被分配到条件差路途远的学校去了。
终于发条子了,此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耳朵都竖了起来,生怕错过。看到被叫到的人一个个领着 ……此处隐藏1962个字……吃的给自家的孩子。
学校当时住校的老师不多,但也设有老师食堂。也有个别孩子在老师食堂开饭,只是家庭条件好的个别学生而已,其他都是自己开火煮饭的。
每每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便升起了袅袅炊烟。
有的低年级的同学,由于柴草没有凉干,烟雾很大,熏得眼泪鼻涕满脸,又用满手黑灰的手去抺,弄得像包公脸一样。
那样子甚是滑稽,惹得大家哈哈哈大笑。因为住校的老师不多,许多是学校周边的本地老师,他们都是回家吃的。
所以,我们这些外来的老师,便担负起课余照看这些住校小孩的责任。
每每这时,我们都去帮孩子们弄好火种,教他们怎样甄别饭的生熟。
而到了晚上,我也依然不放心这些小孩。有时候,我一晚都要起来看几次孩子的睡眠状况。
山区的夜,凉风习习,但蚊子特别多。那时候没有灭蚊的东西,而孩子们仿佛也习惯了与蚊子共眠的习惯。
孩子们的床,其实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木排,都没有蚊帐。
每每看着孩子们睡得香甜的小脸,我是既爱怜又心酸。
现在想想:觉得那些年,那些山里娃,就像那学校后背,那漫山遍野的山花一样,适应环境能力特强,在那,都能扎根,发芽。
多年以后,每每回想起这段从教经历,我依然被孩子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题外话:想写那些年,我的从教经历系列。但不知能否坚持写得下去,就暂时写到此。因为我这个人,写作全凭兴趣。想着什么写什么,没有针对性。所以,纵观我以往的旧文,也是杂七杂八的碎碎念,难登大雅之堂。总的一句话,写作,仍将任重而道远。因为写作无捷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