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时间:2023-06-02 23:40:07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历史文化的,而且大部分的文化都是随着我们的发展慢慢的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内容,以下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1

1、成都历史文化简介:

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成都在中国西南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政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

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 ……此处隐藏1089个字……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