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分别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分别含义简介,24节气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制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下二十四节气的分别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分别含义简介1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 ……此处隐藏1245个字……4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和气象学的特殊创造,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反映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天气冷暖、降水状况、物候征兆等自然现象。
几千年来,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些节气还有着动人的故事。例如清明节就与晋文公重耳有关。晋文公幼年时历尽了艰难,为逃避后母的残害,他在外流亡了整整19年,几度陷入绝境。有一次绝粮时,有个跟他流亡的大臣名叫介子推,曾忍痛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让重耳充饥,从而渡过了难关。可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在分赏有功之臣时,却偏偏把“割股奉君”的介子推遗忘了!
介子推对于不公正的待遇并不论争,而是不声不响地领着老母亲离开了京城,跑到了今山西省境内的绵上山中隐居起来。不久,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之功,但却不知他的踪影。他大为懊丧,连声叹道:“此乃寡人之过也。”经过几个月的查访才得知介子推的下落,于是晋文公亲自跑到了绵上山。
然而绵上山山高林密,晋文公找了很久仍然茫无头绪。介子推始终不肯出山。正在晋文公为难之际,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如果主公放火烧山,一向孝顺母亲的介子推一定会为母亲安全而出山来……于是,一场大火遍山烧起,三天三夜也不见母子俩出来。后来才发现母子俩抱成一团,已被烧死于一棵大柳树下!
晋文公后悔不迭,悲哀万分。为了纪念这位有功之臣,他把绵上山改名为“介山”,并下令一个月内(后改为三天)不得举火为炊,所有人都只能吃冷的食品。所以,又称举火那天(农历三月初五)为“寒食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节,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直到今天,清明节仍是我国人民祭祖扫墓、怀念先辈的重要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