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表象和本质

时间:2023-02-27 12:48:04
问题的表象和本质

问题的表象和本质

问题的表象和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面貌及发展变化中的根本性质,亦叫事物的本原。事物的本原就是指事物内在的不可细化的本原,下面是关于问题的表象和本质。

  问题的表象和本质1

事物或事实是从不存在的状态;事物或事实只能是完成了的、实现了的或圆融的状态。只有完成了的、实现了的或圆融的状态才能够出现事物或事实;

也就是因为这样,事物或事实才能够为我们所知,被我们掌握到,因而被我们拿来当作证明,把它们说成是真理。那麼在我们感官对於什麼产生作用时,我们究竟是对什麼产生什麼作用了呢?完全没有。这时候所谓的看、听或闻,不过是幻觉。口里说著看到、听到或闻到,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

当然这时候不会有什麼对象。事物或事实因为是完成了的状态,所以从不出现什麼表象问题。所谓的表象,不过是人对於所谓的事物的一种自欺行为。表象者,体现出来的形色谓之。都还没有事物或事实,哪来体现出来的形色呢?

这里可是连话都说不清楚呢?既然在事物或事实没体现出来之前是从没有表象这种东西,当然无所谓「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这种状态了。本质者,成就了的、实现出来的、没得说的状态谓之。已经成就了的、实现出来的、没得说的状态等等,还需要感官来看什麼呢?不是已经了然或明白了吗?

说什麼「透过表象看本质」,不是脱著裤子放屁吗?已然有了表象,还透过什麼「表象看本质」呢?表象跟本质这时候不就是同一回事了吗?当然这是对於问题不解, ……此处隐藏818个字……/p>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通过分析现象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属性特点。

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所谓“透过本质看现象”,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形成,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做法,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那里,就明显的存在着这样的区别

前者就是从经验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柏拉图那里虽然不能说是“透过本质看现象”,因为他对于现象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既然直接追究本质,就不用去研究现象了,所以,柏拉图那里实际上就是仅仅关注本质,而忽视了对现象的重视程度。

人们研究哲学总是希望把握住本质,既然本质已经被把握住,就无需再从本质回到现象的研究中了,所以,柏拉图主义就变成了数学哲学,只有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才能从具体事物的现象入手发展到本质中去,这个问题也值得重视

1、分析不同:一个是“本质方法论”。这是从与大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相反的、更为实用的角度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一个是“分清边界”。这可以看做是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质”是什么的分析。

2、本质方法论不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种表述,暗示着我们通常以为是先看到现象,然后再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但现实很可能是与此相反的:一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本质方法论”,他习惯的就是运用这套方法论来解释所有事物。因此在看待问题时,他是先看到本质,再去分析表象。

3、理论不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通过对世界的不断学习、实践、复盘、优化,而总结出的一套个人哲学体系。这套哲学体系,在他的生活中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不断地改进,直至这套体系成为了一种可以完美的解释他所看到的客观世界的理论模型。

《问题的表象和本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