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这些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是家长们颇为关注的话题,而幼儿心理是很多家长都不是很熟悉的一个方面。那么,来看看这些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这些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11、独处:
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对象、可能是暧昧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
2、大人的恐吓:
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有些父母会用鬼来吓他,“你如果再不乖乖听话、坐好吃饭,待会恐怖的虎姑婆就会找你!”或是将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间、厕所等,藉以处罚、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3、电视传播媒介的影响:
一些电视节目或灵异节目,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再配合一些诡谲的音效、动作和道具、化妆,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会出现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4、过份的渲染和夸大:
幼儿如果有父母、亲人的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幼儿是不会怕黑的。但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怕黑,经常大惊小敝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
同样的,“怕鬼”也是大人对 ……此处隐藏1084个字……让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这些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3泛灵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孩子们所表现的“泛灵心理”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模仿”与“想像”解释的。
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让孩子把外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去。
例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弄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可以对孩子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疼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墙壁可爱卫生了,如果你把它弄脏了,它就不跟你们交朋友了。”
孩子听了以后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幼儿对于会活动的东西,更容易引起“泛灵心理”反应。利用“灵化”了的外物对幼儿进行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灵化”了的外物主要是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等。
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起向孩子讲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有的家长如果将这些寓言、童话故事编成小话剧、小舞蹈等节目和孩子一起表演,让孩子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效果会更好。
当然,幼儿的“泛灵心理”是一种意识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我们在利用“泛灵心理”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指导孩子学会人物识辨、物物识辨,促进孩子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使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