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泥塑特色
敦煌泥塑特色,说到敦煌泥塑,相信大家对敦煌莫高窟里面的雕塑不陌生吧!而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采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下面是关于敦煌泥塑特色的内容!
敦煌泥塑特色1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采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艺术而言,建筑、雕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体,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
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地疏松,不宜雕凿,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保存到现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彩塑约729个,其中“影塑”456个。
从造型风格的变化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界线。改制前的作品风格较多地保留有外来佛像艺术的痕迹;改制后的佛像造型更多地受中原“秀骨清像”艺术风格的影响。
北朝后期雕塑组合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五身组合,逐渐演以隋唐出现的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组合。随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减少,佛像均以固定的组合模式被置于正壁。这也是外来文化逐渐民族化的过程。
敦煌泥塑制作工艺特色
敦煌雕塑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所以又称彩塑。
泥塑阶段除几个唐代巨佛为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木头作身架,外面用谷草、芦苇或芨芨草捆扎身架,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塑造完毕,干后上色即完工。
影塑部分一般先用模型塑好,然 ……此处隐藏1057个字……就会出问题。哪一个环节不到位,那个泥就会裂,一裂,彩塑的整个结构就破坏了。”
1986年,敦煌研究院重修96窟九层楼,杜永卫承担修复大佛双手的工作。当自己亲手用泥巴与这双佛手进行对接时,他对古代塑工用泥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哪怕是留下的一抹手工痕迹,实际上也留下了敦煌塑工当时的创作技巧。有时泥巴的纹路是用刀子那样抹过去的。
有时就是用指头划过去的,观察久了,你就能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创作情绪,这跟我们中国画讲究笔触和线条一样,它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提到,敦煌彩塑是泥塑,泥塑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的。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也不需要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就要求要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杜永卫的师傅孙纪元深知其中的奥妙:“敦煌塑工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最简陋的材料红柳、澄胶泥等来做敦煌彩塑。但是材料的简陋不代表技艺的简陋。材料那么粗陋,可做出的彩塑却如此精美,成为世界的艺术奇迹,这就更值得探究了。”
敦煌塑工们就是用这些最卑微的泥巴,塑造出一个留存在大地上的中国佛像博物馆,一个让世界为之惊艳的“东方卢浮宫”。
敦煌彩塑被称为立体的绘画,坊间有“三分塑七分画”的说法,说明画比塑还重要。
敦煌塑工在塑像的有些地方描绘得非常细致,甚至把织锦的每一根线都要画出来了,而有的地方就很简约。比如人的眼球就不塑,最后是用画笔来“点睛”。但西方人塑像时就要把眼球塑出来,跟真人的一样,敦煌彩塑是不塑眼球的。
柴剑虹说:“透过敦煌彩塑,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一部中国自己的美术史,非常完整,也是非常精彩的。”